看見真實——Taiwan Definitely Can Help


攝影師: Yaroslav Danylchenko ,連結: Pexels

「病毒是不在乎假新聞或意識形態的。當我們身陷人類自己創造的各種口水戰、民粹、泡沫、對立,覺得無比痛苦;病毒來襲彷彿是在告訴我們「那些都不重要。性命比較重要。看見真實(truth)比較重要。」——節錄自 科技島讀 #414 人類、病毒與科技:高度集中的風險

在這場新冠病毒抗疫之中,我們能看見台灣作了不少努力。
(倘若對新冠病毒還不了解的人可以參考:陳建仁副總統的全民防疫通識課

這場戰「疫」辛苦了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、國家防疫隊,於此包括出門會戴好口罩,願意配合體溫監測、居家隔離(檢疫)甚至是減少出門的你。此外,「科技」同樣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。科技能做的事情,遠比我們想像的多。

透過政府各部門的連線,運用健保大數據層層把關,從旅遊史的紀錄、機場的QRcode 入境檢疫系統,至後續與電信業者合作透過APP,自主健康管理、居家隔離(檢疫)追蹤等。而更貼近我們生活且與大數據應用有關聯的是:疾管署Line聊天機器人、口罩生產量監測、各藥局口罩數量的統計、確診者移動足跡(路徑)地圖⋯⋯等。

以上皆仰賴著蒐集龐大數據、架設雲端系統,再以不同的形式呈現給所有的人,影響著我們的生活。我想唯有讓資訊透明且使得大家都能資訊對稱的情況下,我們才能相信政府的作為是可靠的。也就如同科技島讀這篇文章所說:『民選政府要爭取人民的信任,方法之一是讓資訊透明。資訊透明可以「穿越」假新聞,也可以杜絕官僚的欺上瞞下。』

當然眾多數據資料的解讀與呈現,可能因分析者、製作報表者而異,而我們必須先去了解「資料」是從何而來、別人是如何去處理並詮釋它,我們才不會盲目的相信,甚至在未來若你我都成了重要決策者,因不了解一大筆數據資料,下錯了判斷,釀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。

本計畫在本學期「燒燙燙、熱呼呼」新上架的課程:問題分析與決策,便能帶領我們從最基礎開始了解從資料的產生、蒐集、分析與詮釋,最後資料如何作為決策支援以及與民眾溝通。

(由於該課程還正在執行中,因此大家可以週週跟隨曾立憲老師的腳步,有任何問題也都可以在此篇文章底下一同討論!)

另外,如果想更深入了解更多關於資料與統計內容,可以參考:

  1. 林灼榮老師、謝俊魁老師——ABC基礎:空氣品質統計分析與軟體實作
  2. 蔡明春老師——巨量資料分析